熊十力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讲心,就要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
内容提要: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在王塘南的思想中,主要有以心证仁、以良知而非情识证性体、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等具体形态。⑨所谓以心合道即是以心合理(以此合彼),在王瑭南看来其背后暗含着本体与工夫之偏差⑩,即吾心本有欠缺与外求以增益之(吾心)。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然告子自是过高,终不肯以孟子之言为然,故置之不答,非不能答也。([明]王时槐:《三益轩会语》甲申(1584)第125条,《王时槐集》,第507页。而心与理之区分,所表实为人心(实然)与超越之理之区别,两者在善恶之性质上相去甚远,故言心与理为二。(11) 《礼记·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若更于生生处加以矫揉之功,使合于义,便是于性上添了一层,故曰义外也,非内也。性为心之所从生,且贯于心之源流中。当然,在传统社会,如果有一个君王在的话,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是他的子民,于是即使不认得的人,只要是一国之民,相互都可以说是兄弟。
中国人要走出当今的道德困境,惟一的出路就是发挥出人所固有的理性,来对自己内心一直深信不疑的纯洁本心进行一番怀疑和测试,以理性来真正 认识你自己。一个人可以在别的方面做得很差,但如果在某个重要的方面还做得不错,人们就会评价这个人还有点良心,还没有突破道德底线。随着儿女长大后走向社会,对父母不孝的现象比传统社会要多得多,这就使得当代中国人里里外外都缺乏道德规范了。这不是什么知识,而是不虑而知的良知,一切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关系都要诉之于良知。
而儿子做了任何错事,责任都在别人,因为儿子在她面前的确表现得如此懂礼貌、听话、善解人意,她不相信在外面儿子会像人们所描述的那样成为横行街头的银枪小霸王。所以,由此出发,我们应当建立和逐渐形成与陌生人甚至与目前的敌人打交道的一套游戏规则,这就是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原则,也就是我们新的道德底线。
所谓底线,就是做坏事的底线。其次,要找到中国传统道德的盲区,对之进行深入到本质的文化批判。六纪: 汉朝班固所撰《白虎通义》中提出三纲六纪之说。也就是后来张载所讲的不同于闻见小知的德性之知、天德良知( 张载: 《正蒙·诚明》) ,是任何一个常人都具备的,哪怕他没有什么知识。
我们不知道,人的自我感觉是不可信的,有感情、有良好的意愿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有道德的人,除了感觉和感情之外,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理性。我们在国际事务方面到处吃亏、碰壁,那些网络愤青们千篇一律地用阴谋论、敌我论来解释一切,显得特别不成熟; 而这只不过表明,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处理陌生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资源,这使得我们不但在国内协调不好陌生化了的人际关系,延伸到国际上则更显不够成熟。所以真正说来,五伦其实是两伦,即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连称的孝悌。一般来说,上述行为规范就是中国人的道德规范,也是上至士大夫、下至布衣百姓所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
在这些关系领域中,我们缺乏传统道德的资源,这种缺乏正是我们今天全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本症结所在。我们通常把父兄 和子弟连称,说明兄从父,弟从子,悌本身就是孝的一种体现。
一旦达到这一境界,就不要反思,不要怀疑,而要坚守。它在六纪中甚至没有位置,而是直接下来就到了兄弟关系。
的确,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道德特别是官场道德中,当传统的君臣关系转变为上下级关系时,沿袭了那种忠的道德规范,以前忠君就是忠于国家,现在忠于上级就是忠于国家。在皇帝消失的20 世纪,君为臣纲和君臣有义的制度设计就消失了。这种新的道德底线的形成有赖于我们用理性来克服自身眼界的局限性,超出三纲、五常、五伦、六纪的视野,放眼于整个人类,承认有普遍的人性和普世价值。由此可见,中国人道德中最重要的是孝,其次是悌。摘要: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传统的血缘亲情原则和家族等级原则,它在当代的陌生人社会中已经暴露出了极端的不适应,成为官员腐败、环境污染、毒食品泛滥、以邻为壑等丑恶现象的文化根源和心理上的护身符,也导致了中国人在面对国际社会不能通过能效谈判达成共赢。接下来是夫妻关系,这个就不那么重要了,只是讲夫妇有别,即家庭内部分工,男主外女主内,与道德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
万一碰上了,就让她们参照兄弟关系和他们的师长朋友关系来做,也不是很当真。我们常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因为一个有孝心的人,是可以从这一点开始培养起其他方面的善心的。
刘、关、张的朋友关系之所以最铁,是因为桃园结义时排定了辈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这话也没法翻译为西文,因为西文中兄和弟是没有区别的,都是 brother。
这条原则立足于父子有亲和亲亲相隐之上,同时强化了母性的本能。而建立在这样一种出自本能的道德心上的道德,也就和动物式的本能没有多大差别了。
但他杀人不眨眼,杀的都是无辜百姓。这对于维系自己家庭内部的道德秩序不是很重要,但对她们出嫁后成为别人家的主妇很重要,其内容就是服从家庭中的男人。笔者的知青朋友谭合成先生呕心沥血,多方深入调查,历时25 年,写了一本记录文革湖南道县大屠杀事件的书《血的神话》,里面一个细节令人毛骨悚然:当作者问及当时主持并亲手杀害大批无辜农民的某大队民兵营长为什么要杀他们时,他正色答道: 上面要我杀谁我就杀谁。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世界已然成为一体,这件事就显得特别迫在眉睫了。
比如说,为了爱国可以做任何事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做任何事情。在江湖上,他交游广泛,讲义气,够朋友,人缘很好,有五个情妇都死心踏地跟他。
再等而下之的就是师长和朋友,这两项实际上是附带的,因为它们是建立在与前面几项相类比的基础上的。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并不等于人人平等的意思,因为兄和弟几乎相当于父和子,是不能平等的。
今天的中国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中国道德至今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信奉所遵守的还是传统道德,如果他有道德的话。梦女士为儿子的辩护就是如此地匪夷所思,不论儿子是酒驾、无证驾驶、违章、打人,还是轮奸,她始终如一地认为儿子无罪,顶多是受了外面成人世界的诱导和污染而做错了事。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按照出身和阶级地位来说都属于资产阶级,他们为何会同情他们的 阶级敌人无产阶级? 不就是凭借平等地爱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吗? 没有普世价值,哪里会有马克思主义? 基督教虽然在很长时间里对待异教徒也很残忍,但他们留下的这一普世原则毕竟给今天世界的全球化提供了伦理资源。其实跟上面讲的大同小异,只是更强调了族群社会关系。师道尊严的原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老师当父亲来尊重,或者说,老师其实是父亲的延伸和帮手,因为养不教,父之过。但没想到的是,这种回归和弘扬恰好适得其反,不是促进了、而是抑制了新时代的道德建设。
由悌再推广到朋友,朋友关系就是称兄道弟,相当于兄弟关系。至于姐妹那就更不值一提了,孟子讲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为什么不说无不知敬其姐也? 长幼有序,难道不包括姐妹关系或姐弟关系? 当然包括,但是不用说。
但到了21 世纪,不再有任何君王或准君王,也不以阶级划线了,全民开始进入到一个真正陌生人的社会,这些陌生人都被排除在了五伦之外,这样一来,中国人的道德滑坡就开始降到谷底了。其实我们如果用中国道德的五伦和六纪来衡量他,会发现他竟然没有哪一条是不符合的。
二战之后,德国人已经有了深刻的反省,他们认为即使是为了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开始建立了新的道德底线。所以《白虎通义》六纪中,连诸舅、族人都提到了,就是不提妻子。
本文由不当人子网发布,不代表不当人子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78fjb.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cdh/2316.html